2022-08-08
锂离子电池SEI膜的形成是碳负极与电解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其稳定性取决于电极和电解质的性质。SEI薄膜并不是简单地沉积在电极表面,而是膜组分在结构上与电极界面上的原子或基团有关,这是实现SEI薄膜组分的稳定性所必需的,以保证碳负极弱氧化后形成的不规则界面中含有少量的-OH、-COOH等酸性基团。在电极过程中,易转变为-OLi或羧基锂盐基团,使其稳定存在于电极/电解质界面上。氧化石墨在EC、EMC等电解质中可以快速形成稳定的SEI膜,从而减少电极的不可逆损耗。
电解质的组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锂离子电池SEI膜的化学组成。不同的化学成分,膜的结构和性能必然不同,因此电解液的组成是影响SEI膜性能的关键。一般认为SEI薄膜的稳定性和电极的循环性能在高温下会下降。这是一个由于高温条件加速了SEI膜的溶解和溶剂分子的嵌入,低温条件下形成的SEI膜致密、稳定、阻抗低,而低温条件下形成的SEI膜在高温下容易分解。由于不同离子的扩散速度和迁移次数不同,电解液成分在碳负极表面的还原和分解实际上是各种反应竞争的结果。因此,不同电流密度下电化学反应的主要形式不同,导致膜组成不同。
锂离子电池SEI膜形成机理:
1、到达电极/电解质界面的锂离子会与电解质中的溶剂分子、锂阴离子、添加剂甚至杂质分子发生不可逆的反应。
2、不可逆反应主要发生在电池次充电过程中,当电极表面被SEI膜完全覆盖时,不可逆反应停止。
3、一旦形成稳定的SEI膜,就可以重复充放电过程。
4、在电池次充电过程中,碳负极表面先于Li+插层,建立了完善的、致密的、可Li+导电的SEI膜。
上一页:锂电池外壳焊接工艺及要求
下一页: 锂电池与镍氢电池的比较
由于钛酸锂电池自身的特点,在充放电循环反应过程中容易与电解液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气体沉淀。因此,普通钛酸锂电池容易发生气体膨胀,导致电池鼓包膨胀,电性能明显下降,电池使用寿命也大大缩短。根据测试数据表明,普通钛酸锂电池在循环1500 ~ 2000次左右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基体材料为聚烯烃,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和成本低。隔膜基体材料主要包括聚丙烯、聚乙烯及添加剂,使用的基体材料与机械性能和电解液的润湿性有直接的关系。锂离子电池隔膜造孔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湿法和干法两种,干法有单向拉伸工艺和双向拉伸
锂电池包括聚合物锂电池、钴酸锂电池、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各自制造中使用的主要材料: 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质。1) 在正极材料中,常用的材料是锂钻酸,锰酸锂,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正极材料占有很大的比重 (正负极材料的质量比3:1 ~
中欧电池产业正在形成一种新的纽带,资本、技术和市场相互交织、深度融合。中欧企业加强互利合作,有利于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占据主动地位。直到2021年,欧洲生产的电动汽车的电池基本上都来自国外。欧洲不得不面对亚洲企业占据着全球电池市场
随着电池发展的深入,挂卡锂电池的优势越来越大,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以下是挂卡锂电池的八大优势:1、绿色环保:在制造、使用甚至报废过程中不产生铅、汞、镉等有毒重金属。2、无记忆效应:可随时充电和放电,不像镍氢和镍锡电池要等到电量耗尽。3、对环境温差变化的
目前市场上很多动力锂电池都是铝壳电池,其的广泛应用带动了电池行业的发展。那么铝壳电池有哪些优点呢?1、铝壳电池具有较高的比强度、比模量、断裂韧性、疲劳强度和耐腐蚀稳定性。由于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其密度低、无磁性、稳定、磁场电阻小、气密性好、感应辐射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