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0
在生产过程中,人员、设备、原材料、方法、环境是影响磷酸铁锂电池质量的主要因素,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生产过程也不例外。那么你知道磷酸铁锂电池失效是怎么回事吗?
1、电极活性物质杂质导致的电池失效:LiFePO4合成过程中,会出现少量的Fe2O2、Fe2P、Fe、Fe4(P2O7)3等杂质,这些杂质会在负极表面还原,有可能刺穿隔膜,造成内部短路。如果LiFePO4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受潮会使电池劣化并引起老化。化学机理:时效初期在材料表面形成无定形磷酸铁,其局部成分和结构与LiFePO4(OH)相似。 LiFePO4(OH)。而 LiFePO4 中的 Li3PO2 杂质是电化学惰性的。石墨负极的杂质含量(主要是Al和Fe)越高,不可逆容量损失越大(可逆容量损失越小)。
2、化学合成法导致的电池失效:活性锂离子的不可逆损失首先体现在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l膜)形成过程中消耗的锂离子。研究发现提高化成温度会导致锂离子更多的不可逆损失,因为随着化成温度升高,SEl薄膜中无机成分的比例会增加,而有机成分ROCOLi会在转化过程中释放出来。无机成分 LiCO。气体会在SEI膜中造成更多的缺陷,通过这些缺陷溶剂化的锂离子将大量嵌入石墨负极。形成时,小电流充电形成的SEL膜成分和厚度均一,但耗时较长;大电流充电会引起更多的副反应,增加不可逆的锂离子损失,增加负极界面阻抗,但更节能。目前多采用小电流恒流和大电流恒流恒压的形成方式,可以兼顾两者的优点。采用电化学方法进一步证明了电池的活化影响了SEI膜的稳定性。 SEI膜的稳定性越高,电池的自放电率越低。
3、生产环境受潮导致电池失效:在实际生产中,电池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空气,因为正负极材料大多为微米或纳米级颗粒,电解液中的溶剂分子电负性大羧基和亚稳碳碳双键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电解液中的水分子与锂盐(尤其是LiPF6)发生反应,不仅分解消耗电解液(分解形成PF5),还会产生酸性物质HF。虽然 PF5 和 HF 都会破坏 SEI 膜,但 HF 也会促进 LifePO4 的活性性物质的腐蚀。水分子还使嵌入锂的石墨阳极脱锂,在 SEI 薄膜底部形成氢氧化锂网络。
此外,电解液中溶解的O2也会加速LiFePO4电池的老化。
在生产过程中,除了影响电池性能的生产过程外,导致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失效的主要因素还包括原材料中的杂质(包括水)和化成过程。因此,材料的纯度、环境湿度的控制、形成方法等因素至关重要。
下一页: 磷酸铁锂电池的失效原理
铝壳电池电解液的改进主要是通过改变导电盐、使用电解液添加剂等方法来提高其循环性能。电池正极材料溶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电解液中存在HF,那么减少HF的产生可以减少正极材料的溶解。使用LiBOB锂盐可以避免HF的产生,减少金属铁的溶解,提高铝壳电池的高
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源于对电动汽车等先进二次储能装置的迫切需求。电动汽车(EV)和混合动力汽车(HEV)能否实现产业化,取决于它们的储能装置电池。在构成电动汽车电池的锂离子电池部件中,正极材料占据核心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锂离子电池的电气性能和安全性
铝壳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极化电阻增大,同时SEl膜的厚度过厚。石墨负极的电化学活性也会部分失活。在高温循环过程中,铝壳电池中的 Fe" 会在一定程度上溶解。虽然溶解的Fe离子量对正极容量没有明显影响,但Fe离子的溶解和Fe在石墨负极上的析出会对
在目前研究的众多铝壳电池正极材料中,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尖晶石型结构和橄榄石型结构材料被认为是具潜力的材料。正在进行的研究主要旨在降低材料合成的成本和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LiCoO2材料是目前成熟的材料,也是应用广泛的材料,主要用于小型便携
作为锂离子在充放电过程中传递的介质,铝壳电池的电解质材料必须满足以下要求:优异的离子导电性、电子绝缘性、高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安全性好、环保。目前铝壳电池电解质的研究和使用主要包括液态、全固态和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有机电解质一般由电解质锂盐、有机溶剂
锂离子电池放电方法:1、标准放电法:以0.2C5恒流放电,直至电池端电压为2.75V。因为在日常使用中很难满足这个条件,所以意义不大。该方法主要用于电池容量的校准。2、快速放电法:由于锂离子电池内阻小,允许大电流放电。常温下1C5电流放电可放电54分